“大家看這幅漫畫,一頓看似普通的公務聚餐,卻隱藏著超標準接待的風險……”在中鐵十四局房橋公司蕪湖管片生產基地會議室內,大屏幕上展示著“違規吃喝”主題諷刺漫畫,主講人從“超標準接待”場景切入,結合黨紀法規與典型案例剖析紀律風險,在場職工不時記錄、提問。
今年二季度以來,基地創新理論學習模式,推出“每周一課”,通過紀法小課、質量課堂、業務培訓等,既講業務技能,也傳理論思想,打造黨員帶頭、全員參與、教學相長的賦能平臺,實現“黨課+業務”雙融合,為企業提質增效注入“源頭活水”。
創新形式 讓培訓“活”起來
黨員“講師”領學(路怡萍? 攝)
形式之活,在于“沉浸式”。黨員“講師團”輪流主講,有的結合身邊典型案例,剖析“破窗效應”危害;有的化身“漫畫講師”,用情景再現和生動畫面講解違規吃喝的表現形式,讓黨課在輕松的氛圍中敲響紀律警鐘。這種模式,以黨員個體“微光”帶動了全員理論學習的“星火燎原”,既打破了黨課的固化壁壘,也讓理論學習更接地氣。
內容之活,在于“精準滴灌”。基地建立“部門聯動收集機制”,精準捕捉職工真實訴求?!拔覄偨佑|合同簽訂,想系統學一下新修訂的《合同管理辦法》和業務流程。”“質量巡檢時,偶爾會遇到外觀缺陷反復出現的問題,到底是什么原因?”……從合同實操培訓到各類制度解讀,從安全生產規程到每周質量授課,“每周一課”既講業務要點,也提黨性要求,真正實現職工“點題”、講師“答疑”,直指一線實際問題,確保學了能用、用了見效。
全員參與 讓職工“亮”出來
“每周一課”最大特點是打破職務壁壘,實行“人人當講師”模式。從領導班子到一線職工,每個人都可能站上講臺,分享專業知識和工作心得。
新修訂《合同管理辦法》宣貫培訓(王菲菲? 攝)
在新修訂《合同管理辦法》宣貫培訓中,設備物資部主講人精心準備,以真實合同案例為切入點,講解了從需求發起到最終簽署的全流程操作規范,還進行了模擬實踐,教業務人員“把好合同關”,讓枯燥的制度變得生動易懂;質量課堂上,工程技術部質檢員為講好課程,梳理半年臺賬、準備演示模板,和大家一起分析案例,職工們從“聽眾”變成“參與者”,甚至主動報名當主講人。這種模式,既讓職工在備課授課中深化業務理解,也培養了自信心,形成了“教學相長”的良性循環。
實效落地 讓成果“硬”起來
“每周一課”不僅是知識傳授的平臺,更是破解協作難題、推動制度落地的“關鍵抓手”,讓培訓成果切實轉化為發展實效。
在團隊協作層面,跨部門培訓打破了“各管一攤”的壁壘。安全員講解現場隱患排查技巧;財務人員解讀報銷流程規范;政工員傳授寫作技巧……“每周一課”成了部門間的潤滑劑,溝通效率提升30%,團隊凝聚力顯著增強。
在制度執行層面,基地用“案例研討+情景測試”破解“制度懸空”難題。講安全,就模擬安全隱患排查場景;學質量,就圍繞“質量問題防治”展開討論、制定措施;談合規,就結合合同簽訂、費用報銷等實際場景,上手實操……“制度不是約束,我們不是讓大家背條款,而是落實到工作中,懂得為什么、知道怎么做?!?/p>
如今,培訓成效正在生產經營中持續顯現,基地制度執行合規率提升明顯,成本控制穩步優化,安全生產始終保持“零事故”記錄,“每周一課”已成為基地提質增效的重要引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