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首頁 | > 專題專欄 > 先進模范 光耀鐵建 > 先進團隊 |
漢江飄揚英雄旗
作者:馮仕杰 時間:2025-09-10
維天有漢,鑒照此江。漢江,長江最長的支流,吐納著生生不息、百川東流的豪情,孕育出胸襟寬廣、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,更見證了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壯舉。
西十高鐵漢江特大橋(古建敖 攝)
8月18日凌晨,浩蕩漢江之上,歷史性的一刻在星光與焊花中鑄就——隨著最后一榀重達36.4噸的鋼桁梁精準嵌入,由中鐵十一局一公司楊連第隊承建的西十高鐵漢江特大橋,這條主跨420米、全長917.45米的鋼鐵巨龍,宣告鋼梁合龍。這不僅標志著世界最大跨度梁桁組合結構斜拉橋主體工程完美收官,更是在奔騰不息的漢江之上,由這支以“登高英雄”楊連第命名的功勛隊伍,樹起的第五座跨越天塹的巍峨豐碑。
鐵血丹心,英雄血脈續寫傳奇
“楊連第!”“到!到!到!”當第一縷晨光刺破山霧,為西十高鐵漢江特大橋的鋼鐵身軀鍍上金邊,一支平均年齡僅29歲的隊伍已在漢江之側整齊列隊。激昂響亮的早點名,從山谷回蕩至江邊,驚起了還在沉睡的晨雀。
七十載風云激蕩,英雄血脈奔涌不息。這支隊伍的前身,便是志愿軍特等功臣、一級戰斗英雄楊連第生前所在的鐵道兵連隊。當年隴海線上飛登八號橋、朝鮮戰場搶修清川江大橋的生死時速,如今化作了這座世界級大橋的攻堅密碼。楊連第隊,這個熔鑄著鋼與火的番號,從未褪色。
“因為楊連第這個英雄的名字,我們隊一直保留軍人的紅色基因。我們有個習慣,工程一動工,就要插一面楊連第隊隊旗,隨著我們的橋一天天修高,隊旗和黨旗永遠飄在最高的位置,英雄的旗幟不倒,我們也永遠不會被困難打倒!”西十高鐵楊連第隊總工普銀波介紹。
西十高鐵楊連第隊在漢江邊進行早點名(古建敖 攝)
將駐地設在漢江之邊,將連隊建在戰線前沿,面對漢江特大橋兩座高達186.5米的擎天巨塔,楊連第隊的隊員仿佛先輩附體,迎著凜冽江風,在百米高空之上展開了一場與天工較量的壯麗攀登。
他們以“毫米級”的極致追求為標尺,將“登高精神”熔鑄進每一寸攀升的塔身;以“高風險工序驗收”“安全網格化管理”等鐵律為盾牌,在臨江六級高邊坡的險峻戰場,筑起守護生命的銅墻鐵壁。那面高揚的英雄旗幟,在云端獵獵作響,無聲訴說著跨越時空的忠誠與擔當。這支隊伍成為了項目建設的“橋頭堡”。
“牢記使命、敢于擔當,創新發展、勇攀高峰!”2022年7月,西十高鐵“奮進新征程 喜迎二十大”勞動競賽動員會在楊連第隊駐地召開。接過武九公司、集團公司和公司授予的紅旗,隊員們的身姿愈顯矯健。
烈日當空,雄師鏖戰,縱則巨塔拔節生長,橫則大跨飛渡漢江。夜幕低垂,寒江孤影。與主塔齊高的塔吊上的明燈恒在,成為這片夜空中最亮的星。
智勇登高,創新洪流破壁攻堅
漢江特大橋采用的梁桁組合結構,是國內高速鐵路斜拉橋領域的開篇之作。其精妙之處,在于建設者們在混凝土主梁懸臂施工時,便已同步預埋鋼桁梁下弦節點,待混凝土主梁完工,再在其上“繡花”般地精準安裝鋼桁梁桿件。這一創舉,有效克服了溫度變形與徐變難題,為高鐵巨龍鋪設了基礎。然而,840米長、11米寬、9.4米高的漸變三角桁式鋼梁,重若千鈞,線形控制如履薄冰,交叉作業險象環生。
“這是對新時代‘登高文化’的生動詮釋!”普銀波目光炯炯。他道出破局密鑰:楊連第隊技術團隊運用三維激光掃描,在計算機虛擬空間精準“復刻”現場預埋節點,構建亞毫米級精度的逆向模型;以虛擬建造技術為先導,在數字世界預先演練每一根桿件的拼裝、每一個螺栓孔的定位,預判毫厘偏差;創新采用多點合龍工藝,巧妙消除溫差對主梁的線形影響。
夜間合龍施工(古建敖 攝)
現場,每一道焊縫都歷經三次超聲波“探脈”,每一顆螺栓都經受扭矩測試的“問診”。歷時1259個日夜的淬煉,硬巖大直徑樁基、大體積承臺智能溫控、高塔混凝土抗裂、、組合梁收縮徐變10米大節段牽索掛籃懸臂施工等一道道壁壘先后被攻克,精準入微,質量無虞,大橋高質量的建設成果得到肯定——54項專利、3項省級工法,是這支“登高鐵軍”擦亮的技術勛章。其中,10米大節段牽索掛籃施工技術的成功突破,更一舉填補了國內空白。
碧水為鑒,綠色匠心守護清波
萬載漢江,滋潤如霖。曾經,漢江哺育了千百年來漢江流域的億萬民眾;如今,肩負更大使命的“母親河”,更要潤澤北國缺水的同胞。這座大橋飛越的,是“一泓清水永續北上”的丹江口庫區命脈。
綠色施工,是鐵的命令,亦是赤子的深情。他們嚴格落實生態保護與綠色施工理念,開展“清潔漢江、守護碧水”主題黨日活動,徒步沿著江岸進行垃圾清理;匠心獨運、精準緊盯漢江枯水期,推進主墩樁基,并采用船舶存儲泥漿,同時在梁段施工過程中運用養護用水收集系統,確保泥漿養護用水一滴不入江水,從源頭隔絕污染,實現了漢江清流“零影響”。
開展“清潔漢江、守護碧水”主題黨日活動(沈正華 攝)
另一方面,他們建立數字化管控中心及信息化智慧工地平臺,高度集成AI慧眼、塔機“透視”、臨時結構“脈診”等數字化神經系統,織就一張生態護航的天網。
漢江的清波,映照著80對銀索挽起的長虹臥波,也見證著這支英雄隊伍對綠水青山的莊嚴承諾——發展的通途,必與生態的畫卷交相輝映。
西十高鐵,這條即將蘇醒的鋼鐵動脈,自古都西安穿山越嶺,直抵車城十堰。漢江特大橋的巍然合龍,縮短的不僅是秦楚大地的時空距離,更成為長江經濟帶與西部大開發兩大國家戰略緊緊相握的有力臂膀。
一江碧水映長虹,英雄旗幟耀蒼穹。從“萬里長江第一橋”到五跨漢江繡今朝,楊連第的“登高精神”已融入企業骨血,化作一代代“登高者”逢山鑿路、遇水架橋的永恒引擎。當首列高鐵即將呼嘯過江,那獵獵飄揚的不僅是楊連第隊的旗幟,更是幾代建設者以山河為證、以使命為錨,在壯闊時代潮頭鑄就的英雄豐碑——它無聲訴說:天塹之上,精神永在;大江奔流,征途向新。